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有聲小說王安石

有聲小說王安石

發布時間:2021-01-25 18:41:45

A. 跪求語音小說《隋唐演義》,發到[email protected] 謝謝!

去下一個酷我音樂盒,裡面都有(有聲讀物),希望有幫助。

B. 王安石簡介特別短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大臣。原籍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生於臨江軍(治今江西清江)。字介甫,號半山。父王益,進士出身,長期在今江西、廣東諸州縣任職,卒於江寧府(治今江蘇南京)通判任上,全家舉遷後久居不去,江寧成為第二故鄉。幼隨其父遍歷各地,見多識廣,深諳民情。慶歷二年(1042)舉進士,出任濰南東路(治今江蘇揚州)判官。慶歷七年(1047),調任鄞縣(今浙江寧波東南)知縣,遍訪東西14鄉,部署水利興修,創導貸谷與民(為「青苗法」之發端),政績有聲,且對理財必須「資之天地」(即靠發展生產)有獨特的見解。皇佑三年(1051)再調任舒州(今安徽懷寧)通判。時在京名人范仲淹、富弼等聞其文辭政事有聲,交表推薦,均以「家貧口眾」不願就翰林館職,其間僅一年任太常寺群牧判官,堅請離京出任東南地方官吏,「得盡其才」。嘉佑二年(1057)即改任常州知州。次年移任提點江南東路(治饒州,今江西波陽)刑獄,不久入為三司度支判官。向仁宗上《言事書》,力言當從培養、使用人才的各個環節著手改革吏治,兼及理財、軍事等各方面的改革,實為後來變法的早期綱領或理論雛形。仁宗贊其文才,拔為知制誥,然對改革不加採納。再上《時政疏》(又名《本朝百年無事札》;一說呈於熙寧元年,神宗時,強烈呼籲及時改革,「有為之日,莫急於今日;過今日臣恐有無所及之憂」。嘉佑八年(1063)仁宗死,不久母喪回江寧守制,離職去。英宗在位四年,居家不出。

190

C. 百家講壇中有哪些著名人物的講解講解的是什麼內容

「百家講壇」是中央電視台第十套(CCTV-10)2001年7月9日開播的講座式欄目,欄目宗旨為建構時代常識,享受智慧人生。選擇觀眾最感興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選題。追求學術創新,鼓勵思想個性,強調雅俗共賞,重視傳播互動。欄目選材廣泛,曾涉及文化、生物、醫學、經濟等各個方面,現多以文化題材為主,並較多涉及中國歷史、中國文化。
《百家講壇》節目「百家講壇」是一個開放的大學。節目內容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哲學等。形式多樣,學理性與實用性並存,權威性與前衛性並重,追求學術創新,鼓勵思想個性。適合具有中學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慾的觀眾。

閻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讀經典之〈明經讀史 感悟人生〉》、《大故宮》(正在錄制)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國》、《漢代風雲人物》、《先秦諸子 百家爭鳴》、《我讀經典之〈我讀先秦諸子〉》、《大年初一說經典》
於 丹:《於丹〈論語〉心得》、《於丹〈莊子〉心得》、《於丹〈論語〉感悟》、《我讀經典之〈在成長中感悟〉》
王立群:《王立群讀史記》(漢武帝、秦始皇)、《漢代風雲人物》(項羽、呂後)、《大風歌》、《我讀經典之〈強勢由人〉》、《千古中醫故事之華佗》、《宋史》(正在錄制)
紀連海:《正說清朝二十四臣》(和珅、劉墉、紀曉嵐、多爾袞、鰲拜、吳三桂、大太監李蓮英)、《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千古中醫故事〉之孫思邈》
錢文忠:《玄奘西遊記》、《解讀〈三字經〉》、《我讀經典之〈獨特的啟蒙〉》、《千古中醫故事之李時珍》、《班墨傳奇》、《解讀〈弟子規〉》
金正昆:《金正昆談現代禮儀》
張望朝:《楊子榮》、《抗日名將楊靖宇》
蒙 曼:《武則天》、《太平公主》、《長恨歌》、《大隋風雲》(上部)-隋文帝、(下部)-隋煬帝(正在錄制)
喬 良:《新解三十六計》
康 震:《唐詩的故事》( 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我讀經典之〈莊子的人生境界〉》、《唐宋八大家》 曾鞏、歐陽修、王安石、韓愈、柳宗元、三蘇父子(正在錄制)
孟憲實:《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唐高宗真相》、《我讀經典之〈君子與小人〉》
隋麗娟:《慈禧》、《我讀經典之<兼愛與非攻>》
孫立群:《呂不韋》、《李斯》、《范蠡》、《我讀經典之〈解析<韓非子>〉》、《千古中醫故事之扁鵲》、《從司馬到司馬》(即將播出)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我讀經典之〈毛佩琦七解<中庸>〉》、《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
馬 駿:《二戰風雲人物》、《我讀經典之〈有用與無用〉》《拿破崙》(正在錄制)
劉心武:《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秦可卿、賈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史湘雲、八十回後真故事)
王啟濤:《蜀地探秘之<李冰與都江堰>》、《憂樂范仲淹》(即將播出)
劉揚體:《經典中的愛情》
姜安:《戰國說客雙雄(張儀、蘇秦)》
李煒光:《正說包公》
高日暉:《范進中舉》
趙世民:《探秘中國漢字》
徐放鳴:《另類英雄李雲龍》、《我讀經典之〈浩然之氣與人格之美>〉》
王曉秋:《大變動中的中國之甲午風雲》
王新陸:《解讀中醫》
康 爾:《傳奇紫砂壺》
周文順:《焦裕祿》
趙英健:《清朝陵寢之謎》(慈禧、康熙、道光、嘉慶)
陳毅明:《我心目中的陳嘉庚》
李昌集:《《西廂記》中的愛情》、《從悲到喜說西廂》
孔慶東:《孔慶東看武俠小說》、《魯迅》、《我讀經典之 <論語>的魅力》、《從<說笑>看錢鍾書的幽默》
孫丹林:《楹聯的故事》、《唐伯虎》、《陸游的故事》、《我讀經典之〈無形中的指引〉》
姚淦銘:《老子與百姓生活》
馬瑞芳:《馬瑞芳說聊齋》、《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 閻崇年老師解說《康熙大帝》方爾加:《孔子眼中的「仁義禮孝」》、《漢代國策風雲》
周思源:《紅樓夢中的小人物》、《正說三國人物》、《周思源也說秦可卿》、《文明太後》(即將播出)
李 蕾:《紅旗渠的故事》
馬未都:《馬未都說收藏》(傢具篇、陶瓷篇、玉器篇、漆器篇、雜項篇)
喻大華:《道光與鴉片戰爭》、《喻大華評說嘉慶王朝》、《苦命皇帝咸豐》、《末代皇帝溥儀》、《囚徒天子光緒》
葛劍雄:《我讀經典之〈荀子的啟示〉》、《葛劍雄談地域文化》
周嶺:《周嶺解密曹雪芹》、《<紅樓夢>中的節日》(端午節、春節)、《奏摺的秘密》(即將播出)
曾仕強:《我讀經典之〈易經與人生〉》、《胡雪岩的啟示》、《易經的奧秘》
鮑鵬山:《鮑鵬山新說水滸》(林沖、武松、李逵、魯智深、宋江)、《孔子是怎樣煉成的》、《春秋》(正在錄制)
袁騰飛:《兩宋風雲》、《塞北三朝》(遼、金、西夏)
趙曉嵐:《李煜》、《金戈鐵馬辛棄疾》
江英:《回首開國大典》
酈波:《大明名臣》(風雨張居正、抗倭英雄戚繼光、清官海瑞、「救時宰相」於謙),《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上部》(正在播出)
方誌遠:《大明嘉靖往事》、《萬曆興亡錄》
魏新:《東漢開國》
趙玉平:《麻辣說三國之<向諸葛亮借智慧>、<跟司馬懿學管理>》《曹操》(正在錄制)
莫礪鋒:《杜甫的文化意義》、《詩歌唐朝》、《蜀地探秘之杜甫草堂》、《白居易》
傅佩榮:《孟子的智慧》
翁思再:《梅蘭芳》、《伶界大王譚鑫培》
呂立新:《水墨齊白石》、《寫實徐悲鴻》
董平:《名相管仲》、《傳奇王陽明》
商傳:《永樂大帝》《朱元璋》(正在錄制)
於濤:《走近曹操》
吳桐禎:《成語趣談》
梅錚錚:《蜀地探秘之武侯祠》、《解碼關公》
王樹增:《軍旅作家王樹增講長征》、《王樹增解讀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劉強:《竹林七賢》
傅佩榮教授解讀《孟子的智慧》朱翔非:《中華孝道》
張大千:《名人酒故事》
羅大中:《大國醫》(王孟英、錢乙、李東垣、繆希雍、朱丹溪)
楊雨:《俠骨柔情陸放翁》、《納蘭性德》(即將播出)
韓田鹿:《三言二拍》、《西遊記》(正在錄制)等等
本人空間博客〈有聲小說〉〈視頻講座〉里搜錄了可以下載觀看的地址

D. 王安石資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
宋撫州臨川人,是北宋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
學家。

王安石少懷大志,博學多思,隨父宦遊各地,目睹
了北宋「民勞財匱」的社會狀況,在哲學,經濟,教育
倫理等方面,提出了一個完整的新的思想體系-「荊公
新學」,旗幟鮮明的標明自己的唯物主義立場,給當時
的思想界帶來一絲清新的空氣,對後來中國學術思想產
生了較大的影響,也同時為王安石的的政治改革奠定了
思想基礎。

王安石自22歲考中進士,踏入仕途,幾近三十年
地方官生涯,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局部地推行了改革
弊政的革新措施。1059年寫了著名的《上宗仁皇帝言事
書》,提出了全面改革的主張,為後來的熙寧新法構思
了一幅初步的藍圖。1069-1076年,王安石兩度為相,在
他的荊公新學思想基礎上,大膽的提出了「天變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振聲發饋的政治思想。
為改變北宋「積貧積若非」的政治局面,王安石不顧守
舊勢力的反對和阻撓,發動和領導了一場以「理財」「
整軍」為中心,以「富國強民」為目的,涉及到社會,
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各個方面的規模巨大,
威武雄壯的社會變革運動。史稱「熙寧新法」。王安石
因此被列寧稱贊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在文學方面,王安石不僅在理論上獨樹一幟,而且
在創作實踐上別具一格。他的詩詞瘦硬雄直,散文說理
邏輯嚴密,行文峭菝凌厲,給後人留下1540多首詩歌,
800多篇散文的豐富文化遺產。其詩文《泊船瓜洲》中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堪為千古絕唱。
《桂枝香 金陵懷古》一詞寫景言志為詩詞名篇。散文
《答司馬諫議書》《游褒禪山記》作為範文精選入中學
課本。卓絕的文學造詣實為唐宋八大家之中堅,現存著
作有《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周官新義》,《
宋說》等。

E. 王安石的資料

一、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二、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鍾山(今江蘇南京),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三、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 ,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哲學上,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四、王安石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短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 「王荊公體」。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F.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請問誰有此本書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人。王安石既是一版位大政治家,又權是一位大文學家。列寧曾稱他為「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他工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工詩,成就更在散文之上。其詞風格獨特,洗凈五代鉛華,開啟豪放派的先聲。有輯本《臨川先生歌曲》。

G. 關於王安石的書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漢族。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區荊公路鄧家巷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王文公文集》等存世。 王安石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系起來,強調文學的作用首先在於為社會服務。他反對西昆派楊億、劉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風,認為「所謂文者,務為有補於世而已矣。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誠使巧縣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為本,以刻鏤繪畫為之容也。」(《上人書》)正因為王安石以「務為有補於世」的「適用」觀點視為文學創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具有較濃厚的政治色彩。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歌曲》等。
王安石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簡練,奇崛峭拔,大都是書、表、記、序等體式的論說文,闡述政治見解與主張,為變法革新服務。這些文章針對時政或社會問題,觀點鮮明,分析深刻,長篇則橫鋪而不力單,短篇則紆折而不味薄。《上仁皇帝言事書》,是主張社會變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據對北宋王朝內外交困形勢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變法主張,表現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國之疵」的進步思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在敘述並闡釋宋初百餘年間太平無事的情況與原因的同時,尖銳地提示了當時危機四伏的社會問題,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利建樹,認為「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它對第二年開始施行的政,無異吹起了一支前奏曲。《答司馬諫議書》,以數百字的篇幅,針對司馬光指責新法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四事,嚴加剖駁,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措詞得體,體現了作者剛毅果斷和堅持原則的政治家風度。王安石的政論文,不論長篇還是短制,結構都很謹嚴,主意超卓,說理透徹,語言樸素精練,「只用一二語,便可掃卻他人數大段」(劉熙載《藝概.文概》),具有較強的概括性與邏輯力量。這時推動變法和鞏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成果起了積極的作用。王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膾灸人口,《鯀說》、《讀孟嘗君傳》、《書刺客傳後》、《傷仲永》等,評價人物,筆力勁健,文風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給人以顯豁的新鮮覺。他還有一部分山水游記散文,《城陂院興造記》,簡潔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游褒禪山記》,亦記游,亦說理,二者結合得緊密自然,既使抽象的道理生動、形象,又使具體的記事增加思想深度,顯得布局靈活並又曲折多變。
王安石的詩歌,大致可以罷相(1076年左右)劃界而分為前、後期,在內容和風格上有較明顯的區別。「王荊公少以意氣自許,故詩語惟其所向,不復更為涵蓄……後為群牧羊官,從宋次道盡假唐人詩集,博觀而約取,晚年始盡深婉不迫之趣」(葉夢得《石林詩話》)。前期的詩歌,長於說理,傾向性十分鮮明,涉及許多重大而尖銳的社會,問題注意到下層人民的痛苦,替他們發出了不平之聲。《感事》、《兼並》、《省兵》等,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描寫和提示了宋代國勢的積弱或內政的腐敗,指出了大地主、大商人兼並土地對於國家和人民的危害,提出「精兵擇將」的建議;《收鹽》、《河北民》等,反映了當時人民群眾備受統治者迫、害壓榨的悲慘遭遇;《試院中》、《評定試卷》等,則直接抨擊以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要求起用具有經世濟國的人才;《元日》、《歌元豐》等,熱情地謳歌了變法帶來的新氣象和人民的歡樂;《商鞅》、《賈生》等,通過對歷史人物功過得失的價,抒發了自己的新的見解和進步意義。王安石後期的隱居生活,帶來了他的詩歌創作上的化。他流連、陶醉於山水田園中,題材內容比較狹窄,大量的寫景詩、詠物詩取代了前期政治詩的位置,抒發一種閑恬的情趣。但藝術表現上卻臻於圓熟,「雅麗精絕,脫去流俗,每諷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頰間。」(《後山詩話》載黃魯直語)和《泊船瓜洲》、《江上》《梅花》、《書湖陰先生壁》等詩,觀察細致,精工巧麗,意境幽遠清新,表現了對大自然美的歌頌和熱愛,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從詩體說來,王安石的古體詩雖然多用典故,好發議論,但象《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穎,充滿著情感和豐富的想像。律詩則用字工穩,對偶貼切,但有時不免失於過多的雕刻。五絕和七絕尤負盛譽,「王半山備眾體,精絕句」(《寒廳詩話》),「荊公絕句妙天下」(《艇齋詩話》)。他的詩對當代和後世都有影響,被稱為「王荊公體」(嚴羽《滄浪詩話》)。
王安石的詞,今存約二十餘首。雖不以詞名家,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舊習」(劉熙載《藝概.詞曲概》)。《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通過描寫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壯景及懷古,揭露六朝統治階級「繁華兢逐」的腐朽生活,豪縱沉鬱,被贊為詠古絕唱。它同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一詞,開了蘇東坡豪放的先聲,給後來詞壇以良好的影響。
從文學角度總觀王安石的作品,無論詩、文、詞都有傑出的成就。北宋中期開展的詩文革新運動,在他手裡得到了有力推動,對掃除宋初風靡一時的浮華余風作出了貢獻。但是,王安石的文學主張,卻過於強調「實用」,對藝術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計不足。他的不少詩文,又常常表現得議論說理成分過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韻味。還有一些詩篇,論禪說佛理,晦澀乾枯。這些都是他在藝術觀和創作上的局限。 [編輯本段]王安石紀念館簡介 王安石紀念館坐落在撫州市贛東大道的南端,是為了紀念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王安石而建,為江西省十大歷史名人紀念館之一,王安石紀念館籌建於1985年初,1986年11月11日於「江西省紀念王安石逝世900周年學術討論會」召開之際揭幕開館。該館佔地面積二十畝,建築面積1560平方米,陳列廳6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江南園林意境和宋代建築遺韻的仿宋府第園林式建築群。古色古香的園林建築風格秀逸超脫,與館內門樓、隱壁、水榭、游廊、碑廊、亭台、荷池、曲橋等景緻渾然天成,翹角飛檐,圓柱簡瓦,綠木蔥蔥,修竹掩映,飽含傳統文化內涵,處處散發出濃郁的書卷氣。
該館主體建築熙豐樓是一座仿宋式的兩層樓閣,為王安石的生平史跡展覽廳,一樓陳列「故里情深」、「治善州邑」、「荊公新學」、「熙寧變法」,二樓陳列「文學造詣」、「人文品格」、「終老金陵」、「千秋評說」共八個部分。整個展廳主要通過精美的照片、繪畫、雕塑、實物等,展示了王安石一生業績和其改革家的膽魄、文學家的風貌,另外還展出了王安石在元豐八年親筆書寫的《愣嚴經旨要》影印件,州縣府志,家譜復印件,王安石不同時代各版本著作,國內外學者有關王安石的評論著述,全國各地名人、學者、畫家、書法家為王安石紀念館題贈的書畫件等。半山堂辟有第二展室,專門用於臨時展覽,曾先後展出過「撫州宋代墓葬出土文物」、「宋代遺珍」等,讓人們領略到撫州古代燦爛的文化藝術。

H. 王安石的小說

王安石這個人物形象至少有以下幾個特點:與人民的關系是血肉相融,五次回鄉版寫得有聲有權色;執意變革,矢志不渝;有寬大的胸懷,不計較個人恩怨;生活樸素。皇帝趙頊寫得可愛可信,很真實,是一位變革、民主、成長的皇帝。司馬光、蘇軾的形象也給人印象難忘。還有小說的語言流暢好讀,有書卷氣,與描寫的題材、人物相吻合。總的說來,這是一部大作品。最後,吳海對這部小說的不足也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歷史小說創作不要被歷史牽著鼻子走,要把歷史文學化,把歷史故事化,把歷史心靈化,因為它畢竟是小說,小說的本質是虛構。這部小說基本上是按照歷史順序安排情節,手法比較單一,作者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梳理歷史上,而在怎樣把歷史故事化、文學化、心靈化上做得還不夠。小說的節奏緩慢了一點,王安石進入情節太慢,第一部用來鋪墊,花的筆墨多了。人物也太多,不少人物寫一個丟一個,有的還沒有捲入就退出了,應相對集中一些。小說的結構顯得簡單,就是兩條路線斗爭。關於這部作品的爭論一定會很多,這是好事,沒有爭論反而說明它很平庸。

I. 王安石全部背景

王安石(1021年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

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鍾山,追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9)有聲小說王安石擴展閱讀:

王安石是位改革家,他的變法可謂是一個轉折點。這次變法說起來有點心酸,變法之前的中國,是一個充滿自信的國家,是一個自由的朝代,是一個敢與出擊的國家;而變法之後的中國,則變成了一個謹小慎微、一個更願意自己內部交流的國家,這一點在國民性上就能看的出來。

應該說,王安石的變法政策都是為國為民的。「青苗法」,本意上就是充分考慮到到農民的利益的,而且,他在鄞縣做官時曾經做過實驗,「貸谷於民,立息以償」,效果不錯。但是推行到全國時候卻碰壁了。

不識字的鄉農們去申請青苗法的貸款,要經過以下程序:為了填寫申請書,就要花錢請書吏;再拿到衙門去申請,碰到贓官污吏,中間不知要花幾打點費,而且貸款幾完整由官吏寫,農民都不識字呀。最後賦稅高達原先三十幾倍,可以說成為古代的「高利貸」。

原本的好事在推廣過程中卻家中了農民的負擔。王安石,他們力主國家主義,不惜以犧牲民間工商自由為代價,取得中央集權制度的恢復與穩定。王安石主張的「均貧富」,可最終的結果卻事與願違,民間的富人和窮人一起剝奪。

一直到明清兩代的數百年時間里,王安石思想可以說是被在主流的觀念所遺棄,大家更多的是願意聊聊他的。然而到了清朝末年,思想家梁啟超在其撰寫的《王安石傳》中,將王安石思想再次展現在大家面前。

J. 有關於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特強,從小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歷二年(1042)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鍾山,謚文。

慶歷二年(1042),王安石以進士第四名及第,歷任簽書淮南(揚州)節度判官廳公事、知鄞縣(今浙江寧波)事、舒州(今安徽潛山)通判,一度調開封任群牧司判官,旋又外調知常州事、提點江南東路刑獄公事,繼召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誥。多年的地方官經歷,使王安石認識到宋代社會貧困化的根源在於兼並,宋封建統治所面臨的危局是「內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於夷狄」。因此,王安石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趙禎的萬言書中,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以歷史上晉武帝司馬炎、唐玄宗唐玄宗等人只圖「逸豫」,不求改革,終於覆滅的事實為例,王安石對改革抱有士大夫群中少見的緊迫感,大聲疾呼:「以古准今,則天下安危治亂尚可以有為,有為之時莫急於今日」,要求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不然,漢亡於黃巾,唐亡於黃巢的歷史必將重演,宋王朝也必將走上覆滅的道路。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國太平的厚望寄託於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執政。熙寧初,王安石以翰林學士侍從之臣的身分,同年輕的宋神宗宋神宗議論治國之道,深得宋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

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在於富國強兵,藉以扭轉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王安石明確提出理財是宰相要抓的頭等大事,闡釋了政事和理財的關系,指出「政事所以理財,理財乃所謂義也」。更重要的是,王安石在執政前就認為,只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好國家財政問題:「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執政以後,王安石繼續發揮了他的這一見解,曾經指出:「今所以未舉事者,凡以財不足故,故臣以理財為方今先急」,而「理財以農事為急,農以去其疾苦、抑兼並、便趨農為急」。在這次改革中,王安石把發展生產作為當務之急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認為,要發展生產,首先是「去(勞動者)疾苦、抑兼並、便趣農」,把勞動者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那些游手好閑者也回到生產第一線,收成好壞就決定於人而不決定於天。要達到這一目的,國家政權需制定相應的方針政策,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從上到下的改革。王安石雖然強調了國家政權在改革中的領導作用,但他並不贊成國家過多地干預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反對搞過多的專利征榷,提出和堅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張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下,變法派制訂和實施了諸如農田水利、青苗、免役、均輸、市易、免行錢、礦稅抽分制等一系列的新法,從農業到手工業、商業,從鄉村到城市,展開了廣泛的社會改革。與此同時,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改革軍事制度,以提高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強化對廣大農村的控制;為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對科舉、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了改革,王安石親自撰寫《周禮義》、《書義》、《詩義》,即所謂的《三經新義》,為學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教材。

變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對。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第一次罷相。特別是由於變法的設計者王安石與變法的最高主持者宋神宗在如何變法的問題上產生分歧,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加上變法派內部分裂,愛子王雱的病故,王安石於熙寧九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閑居江寧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政局的逆轉,使王安石深感不安,當他聽到免役法也被廢除時,不禁悲憤地說:「亦罷至此乎!?」不久便郁然病逝。

閱讀全文

與有聲小說王安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說作者戰車 瀏覽:787
赴宴小說閱讀 瀏覽:920
重生變成雷克斯的小說 瀏覽:269
偽偽娘小說推薦 瀏覽:297
日本好看的名著小說 瀏覽:410
小說酒名字大全 瀏覽:328
穿越小說璃王齊王 瀏覽:465
網站寫小說賺錢 瀏覽:897
作者夜色傾城小說百度雲 瀏覽:780
幽谷百合小說閱讀 瀏覽:791
敦敬明小說人物名字 瀏覽:378
同人小說喊山 瀏覽:933
小說誰的青春不荒唐作者林夕 瀏覽:597
男主角叫逸凡的小說 瀏覽:802
17年小說推薦 瀏覽:710
好看不出名的小說推薦 瀏覽:337
燕歸巢穿越小說花輕言 瀏覽:704
立偉小說人物 瀏覽:943
傅少弦夏雲熙小說叫什麼名字 瀏覽:203
作者小暴小說 瀏覽:214